2020年04期

 2025-05-06 00:35:09    8984  

博物君的微科普

花和舌头一起成长

按身体比例来算,南美洲山区的花蜜长舌蝠,有着哺乳动物中最长的舌头——舌长9厘米,是体长的1.5倍!这条长舌,正好匹配当地的一种钟形花(学名Centropogon nigricans)。这种花的长度、直径刚好适合花蜜长舌蝠的舌头,其他动物很难吃到它的花蜜。可以想见,花和蝙蝠之间,经历了漫长的协同演化。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一群15万只的黄毛果蝠,每天撒播的种子,相当于种下森林800公顷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正在利用超声波捕食昆虫的菊头蝠。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大多数蝙蝠都能使用回声定位,它们的口鼻和耳朵演化出复杂的结构。一些蝙蝠的鼻子有像树叶甚至花朵的褶皱,这种结构叫鼻叶,利于发出变频或恒频的声波。相应地,蝙蝠的耳朵也发生了变化,有着发达的耳屏或对耳屏,使听力更敏锐。绘图/刘东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(1834~1919)绘制的蝙蝠图谱。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北美“假白鲟”,唯一的亲戚

在网上搜索“白鲟”照片,会发现一个常见乌龙——很多都是北美洲的匙吻鲟。匙吻鲟是白鲟仅有的同科亲戚,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流域。它们体长通常仅1米多,以滤食浮游生物为生,与世无争。匙吻鲟也曾一度濒危,但如今得到良好保护,还成了人工养殖的食用鱼,真是“同族不同命”。

白鲟 长江鱼王不复还

最古老的匙吻鲟类——刘氏原白鲟的化石,发现于中国辽西。相比后辈,它们的长吻还不很明显。

白鲟 长江鱼王不复还

一九〇三年竣工的中东铁路 制图/孟凡萌

哈尔滨·伍连德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初冬的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,一只果子狸溜到保护站旁,找厨余垃圾来填饱肚子。摄影 邹韬/西南山地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摄影 / 邹韬

白鲟 长江鱼王不复还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龙眼与龙眼鸡

大花脸与小花脸

在小型食肉动物中,有不少和果子狸一样长着花脸:猪獾、狗獾、貉、浣熊、小熊猫……而跟果子狸弄混最多的,恐怕是鼬科的鼬獾了。两者同在我国广泛分布,“脸谱”也较为相似,网上的“果子狸照片”有不少就错配成了鼬獾。

其实,果子狸和鼬獾的体型大小、尾巴长度区别明显,亲眼看到的话不难辨认;就算只看脸部照片,留意几个特征也能分清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捉鱼不用眼,嘴上长“雷达”

白鲟标志性的“长吻”如同一把利剑(其拉丁文种名“gladius”就是指古罗马短剑),加上脑袋占了近一半体长。这条长吻,对它们至关重要。

白鲟生活在水流湍急、能见度低的江河底层,视力用处不大。而它们的长吻,相当于战斗机的机头雷达:白鲟的长吻和头部表面,布满梅花状的凹陷结构,这是被称为“陷器”和“罗伦氏器”的皮肤感受器。前者能感知水流、水压的变化,后者能探知猎物产生的微弱电压。白鲟在长江中乘风破浪、追鱼捉鳖,全靠这套“雷达”引导。图为白鲟的北美亲戚——匙吻鲟的吻部。相比白鲟的“剑吻”,它们的长吻更像一柄汤匙,但功能类似。

白鲟 长江鱼王不复还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△游戏中的“天秤偶”(图2)被塑造为独腿形象,基于绳纹时代的“遮光器土偶”出土时也常常缺胳膊少腿(图1)。天秤偶的升级版,则是一副外星飞碟模样的精灵“念力土偶”(图3)。遮光器土偶的奇特造型具有强烈科幻感,很多文娱作品都爱打它的主意,比如《数码宝贝》中的这个角色(图5)。土偶的“大圆眯缝眼”,其实是一副护目镜(遮光器),类似因纽特人百十年前还在用的(图6):由木头或海象牙制成,只留窄小孔缝,减少强光入眼,可以在冰天雪地中避免雪盲症(图4、7)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你看着打哈欠了吗?

蓍草,又名蓍、千叶蓍,在新疆、内蒙古部分地区可见野生,生于山坡或潮湿草地,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见栽培。蓍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坚直,叶互生,条形而羽状分裂;花白色,偶有淡紫红色,小而聚集;瘦果矩圆形。蓍草的叶片和花可提炼芳香油,也可栽培供观赏。

蓍草 老草通灵知天机

你看着打哈欠了吗?

蓍草 老草通灵知天机

你看着打哈欠了吗?

泥胡菜(本图)、香青(下)等植物也是做清明的原料。摄影/王辰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香青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疫鬼,瘟神

19世纪西方人类学者对鼻子形状的分类。其中前5种被列为“窄鼻”,属于“欧洲人”;6号列为“中型鼻”,属于“黄人”;7号、8号则是“宽鼻”,前者属于“非洲黑人”,后者属于“美拉尼西亚人”。如今我们知道,将族群与鼻形如此对应起来不太靠谱:非洲、大洋洲,以及东亚和东南亚的原住民,鼻形的多样性其实更为丰富。

鼻子形状 高矮胖瘦看气候?

疫鬼,瘟神

疫鬼,瘟神

蝙蝠住在哪

我正在测量蝙蝠的鼻叶,同事在旁记录数据。食虫性蝙蝠的鼻子形状复杂,是重要的鉴定特征。

摄影/朱珊珊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摄影 / 朱珊珊

蝙蝠住在哪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蝙蝠住在哪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海底捞参有风险

可食用的几种海参,一般都趴在至少20米以下的海底,渔网捞不到。只能由人潜下去,一只只用手抓。在没有专业潜水设备的古代,捕参和采珠一样是极高风险的营生。

好在南洋沿海居民大多水性极佳,其中巴瑶人尤其擅长潜水。这些常年住在船上的“海上游牧民”,拿手绝活就是潜入水下60~70米、憋气时间可达5分钟。这身本领用来捕参再适合不过,苏禄等地的统治者也常雇佣他们。

捕捞上来的海参,必须在几小时之内完成初步加工、干制,否则它们就会融化成一滩水。当时的渔民们,一般是用盐水熬煮,然后在太阳下晒干或用烟熏干。一尺多长的海参,干制后缩到两三寸长。

有“参”自远方来:清代中国的海参大进口

最新最全的蝙蝠族谱

博物君的微科普

2015年7月22日,瑞典瓦尔贝里,一只驼鹿游进大海避暑。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通过测量、饲养、做环志,可以判断蝙蝠的很多信息。摄影/朱珊珊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摄影 / 朱珊珊

哈尔滨·伍连德

分类:哺乳纲,食肉目,灵猫科

别称:花面狸、牛尾狸、白鼻心、青

保护级别:国家“三有”保护动物

分布:中国华北以南各省,南亚、东南亚和日本。体长50~87厘米,尾长50~63厘米,体重3.5~5公斤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烤老鼠

探秘 “恐怖市场”!

蓍草的枝茎通常坚直,在杂草丛中挺立。

蓍草 老草通灵知天机

脚下这片土地,千百年来受季风影响,四季流转,时序分明。自古,人们便歌咏春盘蓼蒿、秋风莼鲈,于餐桌之上感受时令变迁。而今我们的生活里,仍有不少别致饮食,能牵动对于季节的感知。饮食里有时序,也有风土人情。《博物》开设新栏目,用一系列描写时令小吃的乡土散文,与君同赏春夏秋冬。本期便从清明时节的“青团”“清明”说起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虽然民间将疫病归咎于鬼,但对传染病的科学认知,在汉末已然初步建立。“医圣”张仲景就对夺去亲族性命的“伤寒”进行了深入研究,在《伤寒杂病论》(由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组成)中,记录了多种传染病的原因、症状、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。

疫鬼,瘟神

蝙蝠住在哪

竖琴网捕获的的斑蝠和绯鼠耳蝠有很漂亮的体色。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《博物》编辑何长欢在家采访蝙蝠专家张劲硕。左一张劲硕,左二何长欢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吸血蝠正在牛脚边舔血。拉美的吸血蝠喜欢趁着夜色袭击牛等大型动物,先在受害者身上咬一个口子,然后舔舐流出来的鲜血。它们唾液里有抗凝血的成分,能让受害者流血不止。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哈尔滨·伍连德

老挝一处菜市场上的果子狸。民间吃果子狸的习俗不止中国,在东南亚也很普遍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画风正常的调料摊位

探秘 “恐怖市场”!

蓍草 老草通灵知天机

蓍草的“一朵小花”实际上由多朵花组成,这些“小花”再聚集成复伞房状。

蓍草 老草通灵知天机

清明时,田埂上带着雨珠的野艾蒿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“逐疫升仙图”是汉晋墓室画像砖的常见题材。画右半熊半人者为方相氏,驱使一虎,昂首张口扑向一怪兽。怪兽垂首夹尾蹲坐,象征疫病被制服。画左两仙人,分乘龙、虎,腾云飞升,象征疫除后死者登仙。

疫鬼,瘟神

北极严寒地区的因纽特人,长着典型的东亚人五官,鼻子小巧,颧骨较高,面部平缓。

鼻子形状 高矮胖瘦看气候?

踩着满地的蝙蝠粪,我向洞中走去。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蝙蝠住在哪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蝙蝠住在哪

干制的国产海参——刺参

有“参”自远方来:清代中国的海参大进口

《海错图》里的“鲨变虎”图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张劲硕在洞穴观察蝙蝠。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食指伊神蝠化石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今天哈尔滨建了中东铁路公园。牡丹江横道河子则保留有当年中东铁路的一座机车库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迷之蝙蝠

《精灵宝可梦》中的铜镜怪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野生蓍草的花偶尔也会呈淡紫红色或紫红色。

蓍草 老草通灵知天机

还未长出花序的鼠麴草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澳洲狐蝠是群居动物,在一些公园里,白天能看到它们成群聚集在树上,用有光泽的黑色翼膜裹紧身体,静静休息。远看仿佛挂了一树黑色垃圾袋。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汉墓画像砖上的方相氏造型,面貌粗犷,手执兵器作舞蹈之状。

疫鬼,瘟神

非洲作为人类起源地,族群众多,相貌千差万别:西非热带雨林里的刚果人,鼻子大多较扁且宽;

鼻子形状 高矮胖瘦看气候?

翼展半米长的大蹄蝠向我迎面扑来,撞到了我的脸上。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蝙蝠住在哪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花刺参是中国南海、东南亚海域的一种常见食用海参,体长可超过30厘米。

有“参”自远方来:清代中国的海参大进口

舔食榴莲花蜜的大长舌果蝠。在菲律宾,200万只蝙蝠一晚上能给超过1000万朵榴莲花授粉。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一只海南的蝙蝠头朝上在叶卷里睡觉。摄影/唐志远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摄影 / 唐志远

假吸血蝠是蝙蝠中最强悍的猎手,可以捕捉老鼠、青蛙甚至其他蝙蝠。叫假吸血蝠是因为它们的牙齿如吸血蝠那样尖利。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哈尔滨·伍连德

跑到公路上的未成年果子狸,面部的白纹十分醒目。摄影 王进/西南山地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高山蓍是蓍草的近亲,在我国北方山间常见野生,叶片不分裂而边缘具齿。

蓍草 老草通灵知天机

清明前后,田埂上热闹得很,通泉草、荠菜开着小碎花,间或看到嫩嫩的鼠麴草和野艾蒿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博物君的微吐槽

当一片地区的植物花期结束,澳洲狐蝠就会成群迁徙,寻找新的开花树林,就像牧民转场一样。因为这种习性,它们对生态的影响举足轻重:有300多种植物需要澳洲狐蝠传粉和散播种子。与其他短途传播者(如蜜蜂)不同,狐蝠一晚能飞越300公里,是澳大利亚唯一能实现远距离授粉的传粉者。

澳洲狐蝠远看吓人,近看其实挺可爱:它们有一张酷似小狗的脸,眼睛大大的。所以有些新闻会把它们称作“狗头蝙蝠”。

有些中国的营销号说澳洲狐蝠“一口能咬断人脖子”,这纯属妖魔化。澳洲狐蝠都是甜食爱好者,主要食物是富含糖分的花蜜、水果。对人脖子兴趣为0。

澳洲狐蝠不能用超声波定位,而依赖视觉和嗅觉。澳大利亚的植物为了照顾狐蝠,也作了相应的演化。譬如,一些桉树专门开白花,因为在夜晚,白色最容易被狐蝠看见。还有一些花朵只在夜晚分泌花蜜,用蜜香吸引狐蝠。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摄影/黄润铖

博物君的微吐槽

摄影 / 黄润铖

对付疫鬼,也可以求助于舶来的诸佛菩萨。这尊唐代鎏金铜菩萨坐像,头光背面刻有铭文,记录了贞观二年发生时疫,皇帝亲自求佛祈祷,疫情平息,于是铸佛像“还愿”。

疫鬼,瘟神

博物君的微吐槽

博物君的微吐槽

东非热带草原上的马赛人,鼻形高低宽窄

都有,图为鼻子又高又宽者。

鼻子形状 高矮胖瘦看气候?

博物君的微吐槽

刀哥拍摄的这张大菊头蝠照片,使我决定探索这个矿洞。摄影/刀哥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摄影 / 刀哥

蝙蝠住在哪

博物君的微科普

博物君的微科普

博物君的微科普

白蝠 ( Ectophylla alba)

生活在中美洲。它们会把蝎尾蕉的叶脉咬断,让叶片耷拉形成一个帐篷,一只公蝠和几位后宫倒挂在下面,过着幸福而拥挤的生活。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博物君的微科普

博物君的微科普

博物君的微科普

望加锡的传统渔船,当年捕参人曾驾驶这类船跑遍了印尼、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北部海域。

有“参”自远方来:清代中国的海参大进口

博物君的微科普

博物君的微科普

《海错图》里的“虎鲨”图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印度北部(上)和泰国南部(下w3)的果子狸,毛色明显与我国中部、南部的果子狸不同。作为在亚洲广泛分布的一种灵猫,果子狸在不同地区的亚种,外表差别颇大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日本出土的古坟时代六铃镜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探秘 “恐怖市场”!

蒿子洗净沥水,细细剁碎,攥去汁水,以减轻苦味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眼镜狐蝠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描绘宋代医疗实况的宋画《灸艾图》

疫鬼,瘟神

东非埃塞俄比亚的热带沙漠居民阿法尔人,鼻子又高又窄;

鼻子形状 高矮胖瘦看气候?

绯鼠耳蝠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蝙蝠住在哪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巴瑶人被认为是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,他们主要生活在菲律宾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海域,多以潜水、捕鱼为生。

有“参”自远方来:清代中国的海参大进口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探秘 “恐怖市场”!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宋代药钵

疫鬼,瘟神

在安吉网友的阁楼上,果然有一群中华山蝠,地上是它们的粪便。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蝙蝠住在哪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汤加一处渔村的晒干海参。南太平洋的海参产量不大,但因为“纯天然”而颇受欢迎。

有“参”自远方来:清代中国的海参大进口

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,每年3月~10月的傍晚都有上百万只蝙蝠从市区飞过,是当地著名景观。如今当地的蝙蝠正受到白鼻病威胁。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5000万年前的北美洲,食指伊神蝠与巨大的尤因它兽、狐狸般大小的新诺兽生活在一起。食指伊神蝠前肢第二指比较独立,尚未完全融入翅膀。尾巴两侧也没有皮膜,这都是原始特征。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中东铁路主权早已收回,至今仍在发挥着重大作用,图为滨洲线(哈尔滨至满洲里)上的运输列车。摄影/许阳

哈尔滨·伍连德

摄影 / 许阳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出土的汉代铜镜。镜钮是中国铜镜标志性的构造,迥异于同时期西方的手柄式铜镜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网纹蟒

探秘 “恐怖市场”!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在狐蝠食物短缺时,澳大利亚的动物救助机构会制作水果串,号召热心市民把水果串绑在自家树上,接济过路狐蝠。另一方面,果园则需要盖上网罩,否则一群狐蝠经过,一年辛苦泡汤。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宋代药铡

疫鬼,瘟神

为保证安全,我们进洞都要穿好全身防护装备。摄影/陈奕宁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摄影 / 陈奕宁

蝙蝠住在哪

彩蝠 ( Kerivoula picta)

中国最漂亮的蝙蝠。在南方有零星的分布,飞起来的姿态也与众不同,飘飘忽忽,像大蛾子。在东南亚,有时会被做成展翅标本放在相框里出售,品相诡异。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2017年,我在美国的俄勒冈州,看到一只加拿大马鹿把地上的草顶到角上。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台湾市场上的圆犁头鳐。符合“如犁头,背斑文,如鹿”的记载,可能是古籍中所载的“鹿鲨”。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巴西犬吻蝠可以长距离迁徙,路程可达1700多公里。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哈尔滨·伍连德

探秘 “恐怖市场”!

旧年腌腊肉,总会留一块纯肥的,很久前就挂在灶屋钩子上了。这时取下,切成细丁。菜园里初春点下的大蒜,蒜苗已经长高,拔一把回来,也切成碎末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洗澡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宋代针灸铜人

疫鬼,瘟神

鼻子形状 高矮胖瘦看气候?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20世纪初的哈尔滨火车站内外,人来人往,客流量极大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东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的“汉委奴国王”金印(复制品)及印文图案,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区出土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锅里热油,先下腊肉丁熬出油,再下切碎的蒿子、蒜苗,略略翻炒过后,加入盐和热水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儿童房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蛰伏中的蝙蝠,即使用手轻轻碰都不会飞走。摄影/陈奕宁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摄影 / 陈奕宁

鹰勾鼻:从庄严高贵到“反派专属”

鼻梁上端凸起、鼻尖下勾,形似鹰嘴—这种鼻形俗称“鹰勾鼻”,在高鼻梁族群中更为常见。我国传统面相学上,称长鹰勾鼻的人心狠手辣,传说秦始皇就有鹰勾鼻。

在欧洲,鹰勾鼻原本曾被称为“罗马鼻”,因常见于罗马统治者的雕像上,代表着庄严和高贵。然而到了中世纪晚期,鹰勾鼻却成了犹太人的标志,伴随着排犹思潮而被贴上邪恶的标签。纳粹德国甚至会测量鼻子形状,来认定犹太人并加以迫害。

其实不光是犹太人,在地中海地区和西亚许多民族中,大而尖的鹰勾鼻都挺常见。其中就包括罗马人,这正是“罗马鼻”称呼的由来。时至今日,鹰勾鼻的负面形象仍未消解,比如影视动画中的黑帮老大、老巫婆等反派,总长着个大鹰勾鼻。

图为古罗马钱币上的君王头像,很多都长着标准的鹰勾鼻。

鼻子形状 高矮胖瘦看气候?

蝙蝠住在哪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黄毛果蝠迁徙时,单群数量可达1000万只,是东非草原上角马群的六七倍。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角箱鲀的眼上有两根角,但并不分叉,说它是传说中的鹿鱼,实在牵强。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

哈尔滨·伍连德

缨唇蝠喜欢吃蛙。它有两种方法找到蛙:1.循着蛙鸣飞过去。2.如果环境中噪音大,盖过了蛙鸣,它还能发射超声波,定位到蛙鸣叫时一鼓一缩的气囊。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赵公明本为道教护法神将,以刚猛著称,在魏晋时期被封为瘟神,后来又有财神等职能。

疫鬼,瘟神

蝙蝠住在哪

我和这位安吉网友的对话记录。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纳粹德国反犹漫画中的犹太人,当今动漫里的坏巫婆,都长着夸张的大鹰勾鼻。

鼻子形状 高矮胖瘦看气候?

居氏鼬鲨的英文名是“Tiger shark”,常被国内译者直译为“虎鲨”。其实鱼类学里的虎鲨是一种低调温和的小鲨鱼,不是这种。居氏鼬鲨身披浅浅的虎纹,身体粗壮有力,牙齿能把海龟壳咬碎,是最常袭击人的鲨鱼之一,危险度与噬人鲨(大白鲨)不相上下。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伏翼休息时不倒挂,而是趴在缝隙里。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,都属于冠状病毒。它们表面有钉子一样的凸起——棘突蛋白,使病毒看上去就像皇冠一样。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今天哈尔滨依然留有许多俄式建筑,见证着当年历史。市内的“圣索菲亚大教堂”是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东正教堂,始建于1907年,现存建筑则是20世纪20年代俄裔名匠设计的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《精灵宝可梦》中的“青铜钟”,原型来自日本出土的大量青铜铎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今年3月13日,河南伊川县一处绿化带发现一只果子狸,当地森林公安随即将它送到救助站。实际上,至今尚未发现接触野生果子狸会传染“非典”或“新冠”病毒。如果在野外碰见,大可不必惊慌,不去招惹便是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最后加入米粉—做粑粑的米粉,是糯米和大米磨成的粉各一半。用锅铲搅拌均匀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志愿者们像照顾婴儿一样,给狐蝠幼崽洗澡、裹上襁褓、塞上奶嘴、挨个喂奶,用提篮、晾衣架给它们做“卧室”。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即便有瘟神体系,“疫病是恶鬼作祟”的说法依旧深入人心。图为明代神魔小说《咒枣记》的插画,小说主角招来雷火驱散疫鬼。

疫鬼,瘟神

蝙蝠住在哪

森林性蝙蝠会在林间小路上空飞行,在路上架设竖琴网,它们就会撞在网上,掉进下面的布兜里。竖琴网的网丝很细,远看像没有一样。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斑林狸

以前的“中国最小灵猫”,2009年后被分到了林狸科。体重仅约1公斤,一身卵圆形的醒目黑斑,在野外神出鬼没。国家II级保护动物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铜铎高134.7厘米、重45.47公斤,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日本铜铎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大斑灵猫

体型、斑纹、习性都酷似大灵猫的大型灵猫。栖息地更偏南,国内只分布于西南少数地区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在明代道教水陆画中,瘟神有两类面貌,一类如左图上半部分,五瘟神长着马、豹等兽头,比起神明,更像鬼怪;另一类则如下图,五瘟神都是人间官吏的长相打扮。

疫鬼,瘟神

蝙蝠住在哪

无尾蹄蝠的每只耳朵都比脸还大,可爱极了。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噬人鲨就是著名的“大白鲨”,在中国海里有分布。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缨蝠排队趴在树干的阴凉处。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1911年一本法国杂志的封面,描绘了鼠疫在中国东北爆发,死神收割人命的情形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伍连德,字星联,1879年3月10日~1960年1月21日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熊狸

最大的灵猫科动物,能长到20公斤重,却喜欢在树上活动,尾巴像南美洲的卷尾猴一样可以缠绕,甚至能用它倒吊起身体。国内数量极少,国家I级保护动物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中国东周的青铜钟,下部的兽面纹,可能是精灵“青铜钟”脸部图案的缘起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拌好的粉团盛出来,揪成鸡蛋大小的一块块,搓圆按扁,做成饼子。锅子洗净烧干,热菜籽油,将饼子两面煎黄出锅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婴儿床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疫鬼,瘟神

刀哥当时和我的聊天记录。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蝙蝠住在哪

灰长耳蝠( Plecotus austriacus)

在欧洲乡村分布广泛,拥有蝙蝠中少见的巨大耳朵,上面的细密纹路能判断出猎物回声的方位。喜爱者认为它像小精灵,恐惧者认为像小恶魔。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麋鹿是中国独有的鹿种,又称“四不像”。清末在中国灭绝,其中18头在灭绝前被运到欧洲,在英国的庄园里繁衍。上世纪80年代后,中国将麋鹿重新引入北京南海子、江苏大丰和湖北石首等地,截至2018年,已经扩展到7000余头,是世界濒危动物保护的经典案例。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冬眠中的鼠耳蝠,身上挂满了露珠。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游戏中的“凤王”与2001年飞鸟京遗址的一座古坟内发现的朱雀壁画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襁褓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疫鬼,瘟神

洞中的中华菊头蝠,它是2003年SARS病毒的源头宿主。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蝙蝠住在哪

2018年,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的麋鹿群。麋鹿在中国中部、东部的河湖湿地曾非常繁盛。西晋《博物志》记载,海陵县(今江苏泰州)的麋鹿“千万为群”,取食过的地方草根全被吃净,泥土翻出。农民可以直接在上面不耕而种。汉语里有个词“麋集”,形容人多得像群集的麋鹿。可见麋鹿曾经的密度之大。

鹿鱼化鹿 虎鲨化虎

吸足蝠用拇指上的吸盘吸住芭蕉叶,头朝上休息。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当时有医生解剖检验了数百只老鼠,均未发现鼠疫杆菌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椰子狸

又名椰子猫,东南亚著名的“猫屎咖啡”就来自它们。体型比果子狸略小,也爱吃水果。但被关进笼子天天吃咖啡果“生产”咖啡,对它们可是种摧残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中国出土的汉代铜铎。中国铎就是大铃铛,一般较为轻巧,大多有长柄以便手持摇动发声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如此煎出十几个,再统一进行最后一步:把煎好的粑粑一一贴于锅壁,洒一点水进去,盖上锅盖,小火煊几分钟,一锅蒿子粑粑就全熟了。(组图摄影/沈书枝)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澳洲狐蝠经常挂在电线上休息。如果只挂在一根上那无所谓,但要是身体同时搭到了另一根,就会形成回路,被瞬间电死。这只就是这么死的。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清末,各地除了祭祀瘟神,也保留着五花八门的驱疫小妙招,比如南京地区会贴“鸡王”年画,借大公鸡除五毒的神通驱散瘟疫。广东地区则有春节时敲鼓驱逐疫病的传统。

疫鬼,瘟神

中华山蝠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蝙蝠住在哪

有些狐蝠也会迁徙,场面壮观。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伍连德在哈尔滨的防疫实验室内工作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雀麦 摄影/王辰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摄影 / 王辰

过多的狐蝠长期落在一棵树上,会逐渐把树叶和树皮啃光,它们的体重还会压坏树木。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第二天早上,布兜里已经装了不少蝙蝠。

去蝙蝠家查户口

蝙蝠住在哪

马铁菊头蝠

( 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)

种加词ferrumequinum 是拉丁语源的“马蹄铁”,即 ferrum(铁)+ equinum(马)。意为此蝙蝠的鼻子形似马蹄铁。这种鼻子对于蝙蝠超声定位的指向性有重要的作用。休息时常用翅包裹住身体。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抱在妈妈身上的大蹄蝠。摄影/周佳俊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摄影 / 周佳俊

感染白鼻病的小棕蝠,口鼻、翼膜都长出了白色菌丝。

蝙蝠消失后,世界会怎样?

1.戴口罩

做出“飞沫传播”的判断后,伍连德立即在东北推广口罩。他亲自设计了“伍氏口罩”:两层纱布包裹一片药棉,在脑后系结固定。这种三层结构,与现代医用口罩非常接近。伍连德要求 在哈尔滨工作的防疫队全员戴口罩,大大降低了感染风险。不过,随着这种卫生习惯的普及,当时也出现了“买不到口罩”问题:做口罩的棉花、纱布,药棉上的石碳酸、生硫黄等药物,统统供不应求,价格水涨船高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用浆麦草青汁染成的粉团,颜色、质感都很像抹茶冰激凌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澳洲狐蝠小百科

本文里的“澳洲狐蝠”,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7个狐蝠科狐蝠属物种的统称。

图为澳大利亚数量最多、最容易与人类产生交集的,是灰首狐蝠。体重在0.5~1千克之间,张开翅膀能达到一米宽。此外常见的还有像戴了眼镜的眼镜狐蝠等。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东亚伏翼

( Pipistrellus abramus)

中国大城市里最常见的蝙蝠,也是中国人心中蝙蝠的标准形象。如果说蝙蝠是福的话,那么东亚伏翼就是福中之福。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印尼的美娜多,有一个菜市场被称为“恐怖市场”。里面售卖屠宰后的狗、老鼠、蟒蛇等动物,还有巨大的狐蝠。它们被砍掉翅膀,大张着嘴,令人心悸。摄影/张帆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摄影 / 张帆

哈尔滨·伍连德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兔唇蝠的后爪又长又锋利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在翼膜中间打孔采集组织样品,并不会影响蝙蝠飞行。摄影/张礼标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摄影 / 张礼标

2.分区排查,科学消杀

伍连德将傅家甸疫区分为4块,每区配备救急队,队内分诊断、消毒、抬埋遗体、站岗等岗位。各区还会派搜查队,挨家挨户检查疫情,一旦发现病例,立即送医院隔离收治,空出的住宅彻底消毒。为此设立了临时消毒所,防疫队员也要每天在专门的浴室进行全身消毒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△小灵猫

传统的“灵猫香”主要从它身上提取,现代有养殖,但不太成功。体型与家猫相仿,在我国南方分布较广,黑白相间的环尾使它得名“七节狸”。国家II级保护动物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△大灵猫

可达8~9公斤重的大型地栖灵猫,擅长捕食小动物。由于长期盗猎和栖息地丧失,如今国内已十分罕见。国家II级保护动物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包青团时往往会捏出一个尖儿,摆入蒸笼时,尖儿朝上,蒸好直接倒扣过来,撕去屉布,青团看起来就是光洁浑圆的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一些大蚕蛾演化出长长的翅尾,可以在飞行时飘摆,干扰蝙蝠的超声波,摆脱蝙蝠追捕。摄影/唐志远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摄影 / 唐志远

哈尔滨·伍连德

哈尔滨·伍连德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一只兔唇蝠掠过水面,用后爪抓到一条小鱼。拉美的兔唇蝠几乎不吃虫,主要以鱼为食。它们的腿和后爪比其他蝙蝠强壮,能抓住10厘米的鱼。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一只长舌果蝠正在舔舐花蜜。一些狐蝠的舌头细长且带有细毛,利于舔舐花蜜。

蝙蝠 低调的兽族豪门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3.设置定点医院、隔离点

医院重新划分等级,按病情程度收治病人,由重到轻分为疫症院、轻病院、疑似病院等。其中“疑似病院”为伍连德首创。他还向中东铁路管理局软磨硬泡,借了一批火车车厢当临时隔离点,用来隔离患者家属等密切接触者。被隔离人员如果连续7天体温正常,即可解除隔离。事实证明,隔离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,确实是控制疫情的关键。而用火车当隔离点也是很好的办法,在铁路沿线很方便操作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用植物原料捣烂和米粉做成的清明,外表是花的,植物碎末星星点点嵌在其中,不像染汁的青团绿得均匀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摄影/信泓宇

跟巨型蝙蝠当邻居,是怎样的体验?

白腿小隼刚刚捕捉到一只蝙蝠。摄影/周佳俊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摄影 / 周佳俊

向蝙蝠专家提问!

4.封城、交通管制

在傅家甸疫区外,伍连德布下大量警力,设封锁线,阻断人员自由进出。随后,哈尔滨全面封城,在太平桥等入城要道上派陆军设卡。对交通中断地区,组织筹措木柴、米粮等基本物资,向居民发放。奉天、长春等城市也纷纷效仿。

东北铁路交通也被严格管制,来往火车站的人员不论是何身份,一律隔离5~7天方可放行,就连钦差大臣郑孝胥一行,都在山海关被隔离了5天才放回北京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▽长颌带狸

我国最“瘦”的灵猫,身体纤细,嘴巴特别尖,在野外可能以蚯蚓为主食。仅分布在中国云南和越南、老挝,动物学家至今对它们了解不多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哈尔滨·伍连德

△小齿狸

圆脑袋、小牙齿的小型灵猫,仅背部有三条纵纹,身上没有斑纹。也是个爱爬树的果子控,尤其爱吃榕树果。在我国仅有少量分布。

果子狸 花脸牛尾果子控

浙江地区把包裹咸味馅料的清明做成花边“青饺”,以区别于甜馅的青团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闽赣客家的艾米也是做成饺子模样,包裹雪菜笋丝等咸味馅料。

蒿饼青团清且嘉

5.染病遗体火化

虽然防控体系不断完善,疫情却仍在发展。伍连德考察哈尔滨北郊的坟场,发现了问题所在—鼠疫杆菌能在遗体上存活很久,东北的严冬将土地冻得坚硬,难以深埋,乱葬一地的尸体成了病菌温床。伍连德判断:只有火化才能解决遗体造成的二次传播问题。然而,保留全尸土葬,是当时的传统习俗,火化面临巨大阻力。伍连德只能奏请朝廷,最终说服清政府,得到了一纸许可。

1911年1月30日,刚好是大年初一,消防队拉来数车煤油,注入尸棺,坟场火光冲天,2200余具病患遗体被焚化。这是一个悲怆的春节,但也是疫情的拐点。一个月后,傅家甸死亡人数显著减少,人们终于承认了火化的效果,东北各地纷纷效仿。防疫后期,为防止病人集中居住过的地方留存病菌,伍连德还下令 焚烧了第一时疫病院 和一些疫区房屋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5.染病遗体火化

虽然防控体系不断完善,疫情却仍在发展。伍连德考察哈尔滨北郊的坟场,发现了问题所在—鼠疫杆菌能在遗体上存活很久,东北的严冬将土地冻得坚硬,难以深埋,乱葬一地的尸体成了病菌温床。伍连德判断:只有火化才能解决遗体造成的二次传播问题。然而,保留全尸土葬,是当时的传统习俗,火化面临巨大阻力。伍连德只能奏请朝廷,最终说服清政府,得到了一纸许可。

1911年1月30日,刚好是大年初一,消防队拉来数车煤油,注入尸棺,坟场火光冲天,2200余具病患遗体被焚化。这是一个悲怆的春节,但也是疫情的拐点。一个月后,傅家甸死亡人数显著减少,人们终于承认了火化的效果,东北各地纷纷效仿。防疫后期,为防止病人集中居住过的地方留存病菌,伍连德还下令 焚烧了第一时疫病院 和一些疫区房屋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哈尔滨·伍连德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6.疫情数据公示

为了减少民众恐慌,伍连德还借助刚刚兴起的媒体,通过东北各地的报纸与官方告示,公布死亡人数,宣传鼠疫防治知识。傅家甸的死亡人数图表,统计了自1910年11月8日至1911年2月28日的数据,能明显看出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控效果。3月1日,哈尔滨无新增和死亡病例。

在伍连德指挥下,中国第一次建立了现代化的疫情防控体系,仅用67天,就平息了一场来势凶猛、无特效药可救的大疫。4月23日,清政府宣布东北全境战胜鼠疫,阳春到来,黑土地再次复苏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游戏里阿鲁夫遗迹那岩石垒砌的外观,与明日香村的“石舞台古坟”很像,石舞台古坟是日本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横穴式石室墓。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庆功会与锅包肉

1911年春,清政府在奉天召开“万国鼠疫研究会”,伍连德担任主席,来自11个国家的30多名专家出席讨论。这是中国第一次召开国际学术会议。研究会闭幕式在庆丰茶园举办,这个地方就是今天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剧院。(摄影/许阳)

这次大会还留下了一个关于美食的传说:主办方安排的宴席里有东北名菜锅包肉,但专家们讨论过于热烈,误了饭点,锅包肉放凉了。主厨灵机一动,将锅包肉过番茄酱汁回锅,令伍连德等中外专家赞不绝口。故事真实性无从考证,不过时至今日,东北三省中,的确只有辽宁的锅包肉加番茄酱。(摄影/郭睿)

哈尔滨·伍连德

摄影 / 郭睿

哈尔滨·伍连德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这位身着传统仕女服饰的女子,就是伍连德的结发妻子黄淑琼。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,其父为爱国华侨黄乃裳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伍连德在全国各地创办了许多医院和医学院,包括著名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、哈尔滨医科大学、哈医大一院等等。摄影/王胜琦

哈尔滨·伍连德

摄影 / 王胜琦

“穿貂”引来的灾难

与今年新冠疫情非常相似的是,百余年前,东北那场鼠疫也跟野生动物有关。

当时,国际市场对皮草的需求量日增,沿中东铁路往来东北的,有很多中俄皮货商人。紫貂等毛皮动物日益稀少,而草原上的蒙古旱獭,数量多、易捕猎,皮毛刷上黑油又极像貂皮,能在欧洲卖上好价钱。皮货商便从关内招募大批华工,到俄国外贝加尔和相邻的中国满洲里捕猎旱獭。1910年正是旱獭捕猎高峰,仅满洲里一地就出口了250万张旱獭皮。

然而,蒙古旱獭却是鼠疫杆菌的自然宿主。大量猎獭华工与旱獭密切接触,终于使鼠疫杆菌进入人体。1910年秋,临近满洲里的俄国达乌里亚地区,猎獭华工中开始出现鼠疫死者,那便是这场灾祸的“零号病人”。可见,“不要招惹野生动物”,是人类在与瘟疫斗争的过程中,反复得到的教训。

哈尔滨·伍连德

明日香村遗址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“精灵宝可梦”中的文物考古

博物 “五蝠” 诞生记

中华鲟纪念邮票

白鲟 长江鱼王不复还

1994年发行的白鲟(本图)和中华鲟(下图)纪念邮票,不同科的两者相貌迥异。

白鲟 长江鱼王不复还


手机如何进行通话录音
公里到英尺转换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