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陽光暈:攝影與後製技巧

 2025-09-25 13:11:41    3797  

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光暈是一種驚奇的光學現象,能拍攝出嘆為觀止的照片。雖然這種現象通常與寒冷天氣有關,但其實在任何季節都可能出現——甚至在熱帶的東南亞也有人目睹過!在本文中,我們將了解太陽光暈的形成原理,以及拍攝和後製這類影像的技巧。(報導:Chikako Yagi,數位相機雜誌)

EOS R5/ RF15-35mm f/2.8L IS USM/ FL:15mm/ 光圈優先的自動曝光 (f/8, 1/800 秒, EV -0.7)/ ISO 100/ 白平衡:日光

拍攝地:山梨縣甲斐銚子塚古墳/ 四月初 / 中午 12:50

在這張超廣角鏡頭以 15mm 拍攝的照片中,光暈漂浮在樹木上方的藍天中,呈現出如詩如畫的超現實效果。我嘗試了各種構圖方式,好讓獨特的樹木也能夠入鏡。這張超脫時空的夢幻影像是通過刪除法拍攝而成——即將場地的其他獨有特徵都排除在外。

在這篇文章中:

步驟 1:留意卷層雲(高空雲)

了解形成光暈的氣候條件,您才能做好萬全準備尋找拍攝機會

形成太陽光暈的條件:

- 當天空出現大量 卷層雲 (薄而透明的高空雲層)時

- 當有暴風雨、鋒面或低氣壓系統接近時。

太陽光暈是一種光學天氣現象,通常在由冰晶構成的帷幕狀卷層雲覆蓋了大範圍區域時出現。 這是由雲中的冰晶以特定角度折射陽光而形成的。雖然全年都可能出現這種現象,但在日本的晚春到初夏期間較為常見,特別是在低氣壓鋒面接近南部海岸時。

飛機雲跡與光暈形成的條件相同,所以如果您發現天空中的飛機雲跡比平常留存更久,這就是可能出現光暈的徵兆。有一次,在注意到許多飛機雲跡後,我朝太陽的方向看去,果然發現了光暈!

專業小撇步:查看雲層預報

使用雲層預報網站或應用程式來監測高空雲。您可以嘗試瀏覽 Windy.com,該網站同時提供 Apple 和 Android 裝置的手機應用程式。

步驟 2:使用超廣角鏡頭

24mm 並不足以捕捉完整景象

大多數標準變焦鏡頭的 24mm 廣角端,很可能不足以同時捕捉光暈和下方的景色。

當我們看到像太陽光暈這樣少見的自然現象時,我們的目光首先自然會被現象本身所吸引。但如果您能將光暈變為次要主體,並在周圍景色中找到其他元素作為主要主體,您的作品會更加出色。

最佳焦距取決於太陽的位置和光暈的大小。不過,使用超廣角鏡頭(如我在文章一開始使用 RF15-35mm f/2.8L IS USM 拍攝的主要照片)則會讓拍攝更加輕鬆。

拍攝小撇步

1.調整曝光以避免高光溢出

由於光暈在太陽周圍形成,因此會造就一張高反差的照片。如果您為了景色而調整曝光,則可能會導致光暈過度曝光而失去細節。

- 開啟 高光色調優先功能 以保護高光部分。

- 如果您使用半自動模式拍攝,請使用負曝光補償。切記:您可以在後製時提亮前景

- 顯示直方圖並確認是否有太多亮度過高的高光溢出。您可以在以下文章中了解更多關於使用直方圖的技巧: 認識「動態範圍」: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曝光

2.盡可能避免使用鏡頭濾鏡

鏡頭濾鏡可能造成鬼影和眩光。因此最好不要使用它們。

以下是拍攝完成但尚未後製的直出影像:

步驟 3:在後製時去霧化

×請勿: 只是簡單地提亮整張影像

✓建議:為照片去霧,然後提亮陰影

卷層雲因為含有水氣,因此常常呈現霧狀。如果在試圖提亮前景景色時過度提亮整張照片,可能會導致太陽周圍的高光區域過曝。

如果您的後製軟體有「去霧化」工具,這就是它派上用場的絕佳時機!它能突出光暈的形狀,讓天空看起來更清晰藍潤,同時減少過曝。要提亮前景,則提亮陰影即可。

使用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所作的基本調整

之後,我只需要根據個人喜好調色即可。

欲學習更多關於尋找、拍攝和後製天氣現象照片的技巧,請參考:

魔幻般的北國風光:當鑽石冰塵變成太陽光柱

捕捉精彩瞬間:瀑布雲

風景攝影:風雨欲來怎麼拍

拍攝彩虹的簡易秘訣

本篇所使用的鏡頭

RF15-35mm f/2.8L IS USM

其他值得考慮的超廣角變焦鏡頭:

- RF14-35mm f/4L IS USM

- RF10-20mm f/4L IS STM

- RF15-30mm f/4.6-6.3 IS STM

- (APS-C 相機使用者適用) RF-S10-18mm f/4.5-6.3 IS STM


神武手游各区人行榜,哪个区人声鼎沸
问道:1.78新版本攻略 魅力值系统可以领取奖励
友情链接